讲座回顾|企业战略逻辑
为培养同学们的战略思维能力,12月18日上午,河海大学MBA教育中心邀请上海品力投资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郭音老师开展《企业战略逻辑》的线上讲座。
首先,郭老师从“中国的事业是企业”为切入点,剖析当前企业可能面临的两大挑战,一是外部环境巨变,二是内部管理阻碍。紧接着直接点明主题,关于企业战略的核心逻辑就是成长的逻辑。
郭老师指出成长的逻辑分为从小到大、从弱到强、从强到优三个阶段,在这每个阶段中都有核心的事情需要做好。从小到大阶段要完成规模和盈利两件事;从弱到强要完成打造主营业务和专业技术能力这两件事;从强到优要做好创新和转型这两件事情。随后郭老师通过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、华为技术有限公司、富士胶片和诺基亚等公司为案例,详细阐明和解释了企业需要从小到大,从弱到强,从强到优的成长逻辑和实践事例,一言穷理地精辟总结出企业成功发展的9条启示。
讲座后,郭老师还对同学们提出的疑问也一一进行了解答,帮助同学们解决在工作过程中遇到的相关问题。
通过本次讲座,同学们认识到作为一名企业管理者,需要从企业规模、利润、核心竞争力、创新和转型等方面不断深入思考,深刻分析郭老师提出的企业成功背后的启示,理解企业的成功在于坚守的精神,超强的毅力和耐力,只有做到这些,才能把一个企业真正管理好。最后感谢郭老师的授课,也感谢MBA教育中心的精心组织。
22级3班孙钊栋
延伸
“凡办大事,以识为主,以才为辅”郭老师以半圣曾国藩的名言,给我们点名了企业的战略底层逻辑!又以实际案例讲解了企业“从小到大,从弱到强,从强到优”的成长逻辑。此次课程收益匪浅,结合自身的工作经历以及自身对战略的理解整理此次课程学习感想!
“以识为主”中的“识”,是指认识或者认知,认知也是一个企业成长潜力的底层基础。前段时间读王志刚先生的《战略》,对这本书里战略三段论的描述很有感触:认识论、方法论、实践论!与郭老师所讲的认识与实践有很多共同之处,认识论可以理解为一个企业的愿景、使命、价值观,而方法论可以理解为企业的制度与行动方案,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,通过实践去不断调整完善企业的认识与方法,从而形成自洽的逻辑闭环。战略从来不是一蹴而就,一锤定音,一定是通过企业的实际发展去不断调整才最终形成!就像华为对于战略的理解:方向大致正确,队伍充满活力!队伍充满活力就是对人才的要求,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,也印证了“以才为辅”的理念!当然华为的战略规划模型有很多,从战略洞察中的“五看模型”到战略制定中的“三定模型”以及到战略解码、战略执行,在这不做深入探讨,但近日在读华为顾问田涛先生的《理念、制度、人》,这本书对于企业文化框架的搭建可以分为两个部分:理念与制度,而理念是引导人的思维,制度是指导人的行为!又可以与上文提到的认识论、方法论、实践论相呼应!而我个人对于“三段论”的理解也延伸到个人的成长发展,任何人无法构建出超出自己认知的事物,一个人的成长首先要提升自我认知,而对于我们普通人而言,提升认知最好的捷径就是读书!有了清晰的认知,再去定位自己的发展目标,而如何去实践目标,就需要我们去寻找方法路径,最后就是去做,去实践,去不断进步成长!正如郭老师在提到,中青年阶段是个人成长发展的关键期,我们不应该浪费太多精力在无用的休闲娱乐上,而应该更多的去注重身体锻炼与知识体系的丰富与重组!
郭老师还给我们总结了企业成功成长背后的九条启示,对于这九条启示,每一条都值得我们去深思,结合自身的实际工作与理解,重点针对第6条与第7条做探讨。这两条的重点实际上就是对内部员工的激励,大家都知道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,但我更喜欢用华为的激励理论来讲,通俗来说就是“分钱、分权、分名”!既满足员工的物质需求,又满足员工的精神需求,而华为本身的文化:“以客户为中心、坚持艰苦奋斗、以奋斗者为本”就是一个自洽的逻辑闭环,为客户服务并且坚持艰苦奋斗,最终都会体现在对奋斗者的激励上,再加上“批评与自我批评”的督促,最终形成了华为如此卓越的战斗力!我们可以对自己企业的文化进行剖析,从愿景、使命、价值观到各种制度,有没有将员工的利益提升到一定的高度?有没有切实保障每一个奋斗员工的合理利益?现有制度是否能够对员工形成有效的激励?
此次讲座收获很多,也思考很多。正如郭老师给出的九条启示里说的:对企业来说,不成长是最大的风险!对于我们每个人而言,不成长也是最大的风险,身体跟灵魂总得有一个在前进的路上,如果二者并驾齐驱,那风景会更美,道路会更宽!
22级2班鲁开旺